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建筑论文 » 正文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14-07-28  浏览次数:1880
 □曾莉(中南大学) 苏建军(中建二局)

   
公司决策风险防范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变革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大多数财务经理以及财务人员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按照预期的目标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结构发生转变,并且从根本上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要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竞争模式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是企业必然面对的问题,财务风险状况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错综复杂,其潜在的财务风险也与日俱增。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挖掘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实质出发,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生产运营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构建财务预警机制,进一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定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量力而作,稳中求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和扩大生产的需要,在成立之初或成立之后,需要不断地进行融资,而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有: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等。因此,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规范行为,进一步控制融资风险。企业的融资过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制度规范,避免政策风险,防范风险;第二,从全局考虑,企业的融资要以合理、科学为原则,进一步控制融资的预算,做好融资的决策管理;第三,企业要合理利用企业的信用资源,建立和巩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为了进一步避免融资风险,施工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融资管理机制,首先由财务部组织成立融资团队,负责做好前期融资方案制定,负责与金融机构的谈判工作。在有重大项目成果上报时,还要负责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和融资报告的修订,以保证融资方案在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并根据计划对融资成本、潜在风险和防范措施的实施进行部署和监控。最后,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应部门应该实行监督管理重大项目资金,具体内容有:项目资金预算的管理(由下级部门编制的资金预算表,并全部上报资金管理部审批,包括项目资金总体计划、年度和月度资金预算表)、项目使用过程的监管(将项目资金录入公司资金管理系统,通过财务公司对资金收支进行集中结算)、项目资金回收管理(通过下级部门编制的资金回收方案、风险应对预案等资料,全部上报有关部门备案,然后,落实自己回收方案)和资金分析报告(下级部门提供项目进展情况、偿债及融资情况、资金预算情况等资料进行定期分析,并及时反馈给资金管理部,以便及时调整融资管理方案)。
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为了有效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应该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分包合同和多种不同类型共同施工等,进一步实现投资风险的控制。
(1)对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大的投资项目,通过联合承包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在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合作机制,实现收益双赢的同时,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2)尽量采用多种类型的施工控制方式降低风险,因某种原因导致的损失可以由另外一种项目的收益来弥补,有效地避免过多依靠单一项目而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损失。
(3)对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实行预算控制的投资管理方式,减少预算之后而未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跟踪监督超预算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即时研究和评价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经过公司管理委员会决策后可编入正常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方案。在采购中也要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尽量做到透明化、规范化,必要时可以采用岗位分离制度,有效降低固定资产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策
  在建筑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易过程中,应收账款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场环境下,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使盈利质量下滑,往往导致账面盈利而现金周转困难,对企业自身的运营及正常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建筑企业应针对这一问题建立逐级负责的控制制度,对应收账款实行全面的管理制度,其中主要包括管理、催收、清还三个方面,保证企业的大部分应收账款如期收回,控制财务风险。
(1)事前的控制与管理:
企业应在自身保证信用的基础上与自身经营方面密切相关的合作企业及客户建立可靠的诚信机制,可通过开诚信宣传会议、建立交易档案等保证欠账的收回可能性。其中,信用档案作为企业对客户、相关合作企业提供赊销的基础,应定时进行审查、评判及资料的更新。
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建立一套项目选择承接机制,对于企业将要接手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评估及风险分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业主信用、信息来源、项目背景等进行严格的分析及审查,判断客户是否可靠。严格根据所制定的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确定,审批符合条件的申请,同时在投标的过程中按照评审程序,对招标文件研究分析。在严格的评审机制下进行合同的签约,由主管领导对签约环节主持负责,财务部门对合同中的资金款项审核、法律部门负责其合法性。
(2)事中控制与管理: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该定时组织对项目进行中间结算。根据项目进度、建筑图纸、施工签证等相关资料编制结算,在甲方签字确认后作为收款的凭证。面对甲方违反合同和实际情况签证认定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及时足额的结算签证。
财务部门及时根据甲方签订的有效结算单据核算应收账款,禁止随意款账现象及利用其他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应按照不同的客户、业务等建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依据有效合同及有效凭证处理账务,详细记录应收账款相关信息,计算应收、已收、余额等项目,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反映。
设立具体的收款责任人,及时足额收取应付的工程款,对相应的收款凭证做好审验,保证票据的正确可靠。
在项目收工结束之时办理验收、清算、财务审核等工作,敦促甲方签订结算材料,维护合法债权,保证足额收回工程尾款。
(3)事后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企业应分级管理应收账款,对于已超过期限的应收账款通过相关的清算机构采取法律等措施清欠,保证欠账损失的最小化。
企业应明确应收账款控制、催收、清欠过程中的负责人,建立责任制度。针对不同情况的欠款实行不同的清欠方式和奖惩机制,保证每个债权均有确定的清算负责人及清算目标,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后收清工作。
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还款方式及时间应加以控制,对于坏款期较长的应收账款计算利息,对于未到期还款的采取折扣等鼓励手段,对于资金确实有困难的债务人合法采用以物抵债方式。
成本风险管理对策
  建筑企业应在项目的建设环节中注重对建筑成本的预算与控制,注重责任成本中心,全面分析预算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控制执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比较预算与实际成本价的差额及其具体差额项目,比较数量、价格两大方面的差异对于成本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最终分析出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发生的项目范围、耗料数量、价格变动等差异,并严格检测成本的发生过程,提出相应的降低成本改进措施。
此外,成本分析报告对于建筑企业更好地了解及控制成本具有极大的意义。实行逐级逐层成本分析报告制度,严格规定报送时间、报送项目等,由较低级的成本管理层及时将成本的分析比较报告向上一层呈递,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在施工企业的建筑成本中,固定资产及临时设施的购买占有很大的比重,加强对其的管理控制,有助于降低成本风险。项目部门在工程项目中购买需用的固定资产及临时设施时必须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同时对于所购固定资产没有所有权,不得在未经管理层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其进行处理,包括出售、出租、抵押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安置应得到严格的管理,项目部对每次的盘点及对账的结果及时记录,定期形成报告并向上一级报送。
项目的材料费用往往在成本中占据60%以上,对材料费用的控制将对企业的收益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材料费用加强管理控制,首先要对材料的购买使用编制科学预算计划,既要防止材料的数量不满足建设需要,又要令其不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在日常工程环节中建立材料的相应控制制度,限额领料,对数量超出预算的项目环节查明原委,保证材料成本与预算的差异在可控范围内。
总体来说,企业应控制降低成本风险。一方面,在严格制定相应的项目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对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原因,探索更好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及机制。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实施环节中各项的耗料、量价差额、工程索赔进行严格的登记梳理,确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控制成本风险。

 
[ 文章搜索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