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建筑论文 » 正文

提高综合实力是加快推进建筑业企业发展步伐的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2012-04-05  浏览次数:1427
   


   

    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耿立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转变,那种主要以基本建设总量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将一去不返。建筑业今后将面临的是必须破解资金紧张和市场压缩及成本上升的三道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建筑业高管及政府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综合自己了解国内外建筑业发展道路的利弊,提出拙见,以供参考。

    在城镇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步伐,今后建筑业企业将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任务与课题:一是由于建设工程的标准化和建筑品质的提升,建筑市场需求结构将会发生新的改变;二是发展工程总承包,形成龙头企业,引导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做强;三是适应国际化高端的经营承包方式将广泛应用与推广;四是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将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五是推动建筑业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建筑行业建造技术进步。

    未来时期,将是建筑业整体大发展时期,同时更是建筑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较劲爬坡的关键阶段。面对建筑业市场的巨大变化,我们必须走产权多元化、经营国际化、资本市场化、管理科学化之路;要以质量精湛、技术精良、管理精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提高综合实力,摆脱阻碍瓶颈,加快发展步伐。

    1.全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业内产业的多元化。

    建筑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是建立在以专业化为基础的调整,是业内产业的多元化的调整,它是由单一业务向上游相关多项业务的拓展;由单一建筑产品施工变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商或运营管理者的转变过程。为此,建筑业企业要密切关注建筑技术和建材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和涉足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及投资重点的行业,结合自身优势,向节能建材、不动产、资产经营等上游产业延伸;向技术咨询、服务业、物流业等领域拓展。

    把单一消耗型产业改造成集约经营、产品生产、投入产出型的产业,有效化解建筑企业“一业独大”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2.加快施工企业经营承包方式的升级,全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未来建设项目的模式将是以技术和智慧、管理和经营合为一体的项目总承包模式。转变经营方式,改革传统施工承包方法和传统经营内涵,拓宽施工企业经营发展渠道,是企业获得更大利润的关键所在。坚持工程承包模式转型,实现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的转变。我们应在企业内部整合和集成,加快推进企业向市场化延伸。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投资在企业运营中的比重,实现施工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要积极涉足和组织运行BT、BOT、EPC、PPP交钥匙工程等一揽子工程领域的建设模式,走工程项目总承包和前期、融资、投资、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运作。

    与此同时,要做专做精特色企业。鼓励专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大力发展大型机电设备一体化安装、电子智能化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内容。要大力压缩管理半径、提高决策效率、再造企业管理流程;要严格成本核算预算制度,提高精细核算水平;不断优化企业内部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用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最终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两个市场,不断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

    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本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构筑“大市场、大建筑”的经济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引导优势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同时,要加快企业通过基地或市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能力,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要培养企业国际工程承包人才,加快对国际市场、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深入了解,尽快掌握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尽快实现灵活驾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全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目标。既要立足于国内需求,面向“大业主、大工程、大项目”等高端市场,又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及时掌握国际工程承发包信息,提高境外市场占有率,使企业走出本地区,跨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4.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推动企业生产要素的转变与升级。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归根到底要依靠建筑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我们必须从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大力培养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和研发团队,有效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建筑业经营内涵和层次;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横向联合,充分发挥市级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基地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环境,加大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应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产品和建造过程的技术含量;要以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快在核心技术领域、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改造,着力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在低碳建筑、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工法、发明专利创新及科研研发,培育和形成企业新的技术优势。真正让科技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并为企业快速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5.增强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建设方式的改变,对于工程建设承包方的融资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已经成为现实的重要竞争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融资风险,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合理制定融资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现阶段建筑业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为:一是寻求银企合作。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通过优势企业上市,向社会筹集资金。当前,通过企业上市来募集资金,是建筑业企业较好的融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所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主权资金,它是建筑业企业永久性资金的来源,但这种融资方式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作支撑,证监会对于公司发行股票的上市门槛也有严格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建筑业一旦与资本联姻,整个产业的活动平台就能显著提升。

    6.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快推进企业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法人治理原则,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通过全面强化、规范运作和有效制衡,形成出资层(股东会)、决策层(董事会)、经营层(经理层)、监督层(监事会)四位一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有机整体。使决策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的持久性。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将更有利于企业管控职权与管控职责更加清晰,组织制度建设更加规范,董事会决策支持系统和经理层执行系统作用更加突出。这是企业有效规避企业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改变国有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7.全力实施建筑业企业品牌发展策略,形成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综观现代建筑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其品牌塑造的成败密切相关。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建筑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国际大企业发展成长的主要方式已由过去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发展到品牌经营。能够在市场中取胜并赢得市场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创新观念和及时把握最有利市场地位的企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品牌及其价值也就成为了包括建筑业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跨国经营中,企业决策层必须把这一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实践之中。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精准地进行建筑业企业品牌定位,精细地进行建筑业企业品牌传播,精心打造建筑业企业发展的“活广告”,持之以恒,让品牌引领建筑业企业的发展。

    8.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我国建筑业企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内、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要不断拓展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内和世界建筑市场情况,获得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我国建筑业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建筑业企业应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信息化来再造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总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需要我们建筑业企业不断开拓创新,走外延与内涵兼顾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建筑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牢牢把握建筑业企业产业多元化、综合承包、建筑开发一体化、资本实业运营一体化的高端运营方向发展不动摇,深度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努力放大国有资本能量,把建筑业企业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发展型、充满活力的经营组团,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文章搜索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