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建筑论文 » 正文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发布日期:2013-06-26  浏览次数:1438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四十九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都做了强制性要求。同时,应急预案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关键要素之一。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本人结合几年来在安全管理中的体会,谈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一、编制应急预案的准备
  要使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前应做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资料收集、事故分析、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等方面内容。
  1.收集各方面相关的信息资料,并通过分析从其中筛选出对预案编写工作具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要素的编写依据。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例如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周边环境、气象条件、工程概况、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应急相关资料,例如应急人员的技能、应急物质数量、应急设备的状况、事故案例等;建设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关政府部门预案,例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本地区、市的《建设工程重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认真分析建筑施工易发的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主要有坍塌、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火灾、中毒等事故。事故是应急管理的对象,要使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就必须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确定企业各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及事故后果。
  3.对应急资源和能力进行评估。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质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有效性,应急预案制定前,应当对施工单位及各项目应急资源及能力做全面、客观地评估。
  二、编制应急预案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紧密集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才具有现实价值。
  1.编制应急预案的类型。因所处的层次和适用范围不同,施工企业应该编制2个不同管理层次的预案。一个是公司级的预案,一个是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公司级的预案是综合预案,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工程项目级别的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是专项方案,也是建筑施工企业预案编制的重点。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有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等。
  2.编制应急预案的范围。作为施工现场只需要针对项目的特点,识别出最可能发生和危害性大的紧急情况编制预案,没有必要求大求全,对所有可能的事故全部编制应急预案。大体说来,建筑施工的紧急情况主要包括坍塌事故、倾覆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环境污染事件、高空坠落事故、火灾、食物中毒、中暑等。
  3.应急预案应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目前有的施工企业、施工现场项目编制的预案,理论占据大量篇幅,针对实际操作的内容很少,措施没落实到实处,无实用性。本人认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人主要是来自农村,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识别能力不强,而且其流动性较大,学习时间少,所以施工项目在编制应急预案时更应注意预案的可读性,应做到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特别是面向操作工人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应急组织、事故报告程序、处置措施等尽量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只有做到应急预案小而精,言简意赅,重点突击,操作性强,易学、易懂、易掌握,才便于基层人员使用。
  4.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编制应包括:一是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应急救援原则等;二是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要结合项目的自身特点,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三是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应分为通讯联络组、现场保护组、物质组、医疗救护组、抢险组。职责要划分清晰,落实到具体人头;四是报警、通讯联络方式,需对报警、急救及事故报告、值班等程序作出规定,相关部门、人员、应急车辆等联络方式保证联络渠道通畅;五是应急物资,项目部应配备的急救药品、器具以及应急器材与设备;六是应急救援方案,这部分是预案重点,一定要有针对性,对现场的具体环境、设备、人员,制订的措施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七是预案管理,项目应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并做出评价与更新的规定。
  施工现场预案应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为依据,同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特点进行编制,使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读性、完整性、衔接性,这样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的行动,控制事故蔓延,降低危害后果。
 
[ 文章搜索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