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全文 点击次数:461 下载次数:369
主管单位:重庆大学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
主 编:黄宗明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正街174号 重庆大学期刊社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编辑部
邮政编码:400030
电 话:023-65111322
电子邮件:xuebao@cqu.edu.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764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98/TU
邮发代号:78-48
单 价:¥10
定 价:¥60
关键词:磷渣粉;比表面积;活性指数;粒径分布;灰色关联度分析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CB035);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开放课题基金(SYSJJ2014-05);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20121308);2011年度湖
作者单位
彭艳周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柯锦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张俊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刘冬梅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
研究了磷渣粉比表面积对其胶凝活性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其粒径分布与活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30.2 μm以上的颗粒对磷渣粉的活性起削弱作用,粒径0.00~30.2 μm的颗粒对其活性起增强作用。其中,粒径5.0~10.0 μm颗粒的含量是影响磷渣粉7 d活性指数A7的关键因子,粒径10.0~20.0 μm颗粒的含量是影响28 d活性指数A28的关键因子。为提高磷渣粉的胶凝活性,其比表面积不宜低于397 m 2·kg -1,同时,应尽可能提高磷渣中粒径为5.0~30.2 μm,尤其是粒径5.0~20.0 μm的颗粒含量,并减少或限制粒径大于30.2 μm的颗粒含量。